護坡鋼筋網片施工全流程:看完這篇再也不用翻規范
在工地待久了,見過太多因護坡施工不到位導致的問題——比如剛做完的邊坡,一場暴雨就沖得七零八落,或者網片沒固定牢,工人踩上去差點滑下來。其實,護坡鋼筋網片施工沒那么復雜,只要抓住**“三步核心”**(坡面處理、網片固定、填充壓實),再避開幾個常見坑,就能把活干得既結實又省心。
一、施工前:準備工作要做“細”
不管做什么工程,“準備”都是第一步,護坡也不例外。我見過很多工人急著開工,結果到了現場才發現“網片尺寸不對”“錨桿不夠”,來回折騰耽誤時間。
1. 材料工具清單(必帶):
網片:根據邊坡坡度、土體類型選對規格
固定件:錨桿(直徑16mm以上,長度根據邊坡高度定,一般是1.5-2米)、U型卡(固定網片用,每平米至少4個)、扎絲(綁搭接處);
工具:切割機(切網片)、電鉆(打錨桿孔)、錘子(敲錨桿)、水平儀(測坡面平整度);
輔助材料:碎石(填充網片與坡面之間的空隙)、水泥(固定錨桿)。
2. 核對設計圖紙(關鍵):
別嫌麻煩,一定要對著圖紙確認這幾個數據:
邊坡的坡度(比如1:1.5還是1:2):坡度越陡,網片的絲徑要越粗;
網片的孔徑(比如10cm×10cm還是15cm×15cm):孔徑越小,防土壤流失效果越好,但成本越高;
錨桿的間距(比如1米×1米還是1.5米×1.5米):間距越小,固定力越強,但施工量越大。
二、施工中:步驟要走“實”
1. 坡面處理:把“基礎”打牢
護坡的效果好不好,坡面平整與否是關鍵。我之前遇到一個工地,坡面沒清理干凈,有很多碎石和雜草,結果網片鋪上去后,中間鼓了個包,后期填充時根本壓不實。
正確做法:
清:把坡面上的雜草、石塊、松散土壤全部清理干凈,尤其是裂縫里的雜物,要用小鏟子摳出來;
填:如果坡面有凹陷(比如雨水沖的坑),要用同類型的土壤填平,再用夯機壓實(或者用腳踩實,別嫌累);
測:用水平儀測坡面的平整度,誤差不超過5cm(不然網片鋪上去會歪)。
2. 網片安裝:“鋪”和“固定”都要穩
網片安裝是最核心的一步,很多問題都是這里出的——比如網片沒拉平,導致后期受力不均;或者固定不牢,風一吹就晃。
正確步驟:
裁網片:根據坡面尺寸,用切割機把網片切成合適的大小(比如坡面寬5米,就切5米長的網片,避免搭接太多);
鋪網片:把網片沿著坡面從上往下鋪(別從下往上,容易滑),鋪的時候要拉平,避免褶皺(比如用繩子拽著網片的四個角,慢慢放下來);
搭接:相鄰網片的搭接長度要夠——縱向(順著坡面方向)至少30cm,橫向(垂直坡面方向)至少15cm;搭接處用扎絲綁牢(每20cm綁一個,別嫌麻煩);
固定:用U型卡把網片固定在錨桿上(每平米至少4個U型卡);錨桿要打在網片的交叉點上(比如網片的格子角),這樣固定力最強。
3. 填充壓實:別讓“空隙”留隱患
網片鋪好后,接下來要填充材料(一般是碎石或土壤),目的是把網片與坡面之間的空隙填滿,讓網片和坡面成為一個整體。
正確做法:
填碎石:先鋪一層10-15cm厚的碎石(顆粒直徑2-5cm),鋪的時候要均勻,別堆在一個地方;
壓實:用夯機把碎石壓實(或者用腳踩,尤其是邊緣部位),確保碎石與網片緊密結合(不然下雨時,雨水會把碎石沖散);
填土壤:如果是綠化護坡,碎石上面還要填一層種植土(厚度20-30cm),填的時候要輕,別把網片壓變形。
三、施工后:驗收要“嚴”
很多工人覺得“鋪完網片就完事了”,其實驗收是最后一道關,能避免很多后期問題。
驗收要點:
看固定:用手拽網片,有沒有松動(如果能拽動,說明U型卡沒固定牢);
看搭接:搭接處有沒有縫隙(如果有,要用扎絲重新綁);
看填充:碎石有沒有壓實(用腳踩一下,有沒有下沉);
看錨桿:錨桿的深度夠不夠(比如設計要求1.5米,就用尺子量一下,沒到的話要重新打)。
施工中最容易犯的3個錯(避坑提醒)
網片搭接不夠:比如縱向搭接只有20cm,結果下雨時,土壤從搭接處流出來,把網片沖歪了;
錨桿深度不夠:比如設計要求1.5米,只打了1米,結果風一吹,網片就晃;
填充沒壓實:比如碎石沒壓實,后期沉降,導致網片中間凹下去,影響護坡效果。
最后總結:護坡施工的“核心邏輯”
其實,護坡鋼筋網片的作用就是**“把土壤‘固定’在坡面上”**——通過網片的整體性,防止土壤被雨水沖散;通過錨桿的固定,防止網片被風吹走。只要抓住“坡面平整、網片固定牢、填充壓實”這三個關鍵點,再避開常見的坑,就能把護坡做結實。
如果還有疑問,比如“網片選什么規格好?”“錨桿間距怎么定?”。
提示:施工時一定要戴安全帽,高空作業要系安全帶——安全比什么都重要!